a

2017年中国航天日--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来源:空间电源SISP|    日期:2017-4-24 


    2017年,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旨在聚焦航天应用,展现航天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普及航天知识,培植创新文化,激发创业热情,推动航天事业进一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造福民生,惠及百姓,创造美好生活。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在2017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战略目标和方向指引,全力推进航天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一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又迈上新台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有力支撑了“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目标实现。



    一、中国航天事业建设步伐加快,航天又添新利器。我国“长征家族”再添新成员,新一代火箭系列初步形成。2016年6月25日,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万众瞩目中飞向太空;11月3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使我国运载火箭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两型新火箭成功,也标志着我国新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中秋,天宫二号飞向太空。一个多月后,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并顺利返回。此次任务的圆满成功,为未来空间站打下了基础,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除重大工程任务外,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亮点频出,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成功发射并返回,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使北斗系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分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陆海监测,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成功发射使我国气象卫星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中国航天又将迎接新使命、新挑战。目前,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长征五号又将迎来两次大考,第一次将承担把实践十八号试验卫星送上太空的任务;第二次将实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发射任务,完成我国首次从月球采样返回的重大使命。此外,还将有空间科学卫星、新型遥感和通信卫星等多发任务实施发射。



    二、航天规划和白皮书指导航天事业创新协调发展。2016年,经国家批准,国家航天局正式编制印发“十三五”航天发展规划,对外发布《201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十三五”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统领,坚持创新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继续实施航天重大工程;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完善航天法律体系建设,统筹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两翼”全面发展;坚持开放发展,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家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将重点提升空间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打造天地一体化空间信息应急服务体系,为政府管理、社会管理和灾害应急管理提供支撑,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实施,构建各行业、各领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服务网络。

    三、大力推进“互联网+卫星应用”战略实施。加快推进航天科技更好融入社会发展,惠及百姓生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卫星应用正在迈入快车道,今天我们发布的《2017中国高分卫星应用国家报告》,充分展示了卫星遥感应用的成就。截至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北斗”终端持有量400万余套,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动卫星应用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服务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数字海洋等建设,提升基于卫星平台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实时应急能力;发展基于位置服务、通信、文化、广播电视、医疗、教育等的大众信息消费与服务新产业,支持国家精准扶贫“老少边穷”地区,支持海岛等空间信息公益服务。


 

    四、大力推动航天技术转化和产业化。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深入推进航天军民融合,加强航天技术成果推广,加快商业航天发展,完善发展商业卫星、商业火箭和商业地面设施等规范和鼓励政策,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多渠道投融资和混合所有制等配套措施,优先发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电子信息、高端材料、新型能源等军民两用技术和产业,支持建立区域化、集群化航天军民融合创新和产业示范区,加快航天制造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新的增长点。 

    五、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经批准,2016年,国防科工局、发改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指导意见》。意见的主要任务是,以我国在轨和规划建设中的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资源为主,适当补充完善天基资源和地面信息共享网络,形成“感、传、知、用”四位一体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提供空间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非为重点,辐射大洋洲、中东欧、非洲等区域,设施齐全、服务高效的“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崭新亮点,使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在走廊区域的市场化、国际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践行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原则,进一步拓展航天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再来看我们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2016年,我们完成了 50 余项大型发射和飞行试验任务、100 余项型号研制交付任务,全面经受住了 多型号研制并举和高密度发射的重大考验。2016年10月19 日,神舟十一号 飞船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在轨自动交会对接。我所承担了神舟 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电源分系统研制任 务,其中神舟十一号电源国产化率达到 90%以上,安全可靠的电源分系统确保航 天员在组合体内成功驻留 30 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 驻留时间新纪录。而就在前不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我所的研制的电源分系统更是表现良好,中国航天开始走向大容量锂电时代。

    2016年11月3日,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基地首次发射圆满成功。我所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配套箭上电池及地面充放电设备。相比现役运载火箭箭上电池,长征五号箭上电池在能量、功率、飞行环境条件、可靠性等方面要求更高。为满足长征五号火箭对箭上电池的 高要求,我们从设计源头开始,进行了大量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工作,最终研制出满足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 要求的电池产品。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从 1977 年开始研制,时至今日历经四代,为全球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更为我国防灾防害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12月11日,发射的风云四 号是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 星,我所研制的电源分系统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有效保障了高轨卫星长寿命高可靠的应用。同时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电源产品的功率密度,提升了电源分系统的品质。研制队伍攻 坚克难,成功实现了新一代高轨电源控制器国产化,为整星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航天事业的同时,我们不忘用航天技术大力推展绿色能源环保产业。“墨子号”民用太阳能无人机的成功试飞、盐湖提锂技术的发展、上海虹桥商务区通信基站后备电源示范应用项目、深圳地铁项目中国内首次实现锂离子超容能量回收系统地铁上车运行、微型太阳电池模块野生动物跟踪装置等等。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强国梦想启航,让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电话: (总机)021-24188000

(市场部)021-24188197

传真:021-24188008

地址:上海市 闵行区 东川路29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254号